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教子有方

你的孩子活跃度水平高吗?

2025-09-12 16:36:38 来源: 现代家长 作者:栾川

  好动或者好静,是孩子的先天气质决定的,几乎不可改变,也没有必要改变。对那些精力旺盛,喜欢多动的孩子,不妨让他们多参与体育运动。

       好动或者好静,是孩子的先天气质决定的,几乎不可改变,也没有必要改变

  申女士的儿子小清今年6岁,刚上小学一年级。因为上课不认真听讲,他的座位被老师调换到讲台旁边。即使在老师的眼皮底下,他仍小动作不断,被老师们一致认为是“多动症患者”。

  暑假期间,申女士带小清乘坐高铁回老家看姥姥。小清第一次乘坐高铁,非常兴奋,不停地踢前边座椅的靠背,招致抗议。

  申女士见劝说没用,只好威胁小清:“再不老实待着,就用绳子把你捆起来,下一站把你丢出去!”

  小清害怕了,不再踢靠背,坐在那里玩手指。见旁边乘客吃方便面,小清居然要求吃一口,让人哭笑不得。

  没过三分钟,小清又哼起了歌,声音越来越大。有乘客冲他微笑,他马上跳起来,站在狭窄的走道上扭动屁股,再次引起乘客的抗议。

  前来咨询时,申女士无奈地对我说:“我真是没有办法呀!不知道他哪来的那么大活动能量,整天一刻不停地动手动脚。我带他看过精神科医生,医生说他没有多动症。请问,我要不要给他报几个培养耐性的兴趣班,比如书法班、围棋班,磨炼磨炼他的性格?”

  我说:“你这样做,有可能起到反作用,让小清更加安静不下来。”

  “为什么?”

  我打比方:“一壶水烧开了,壶嘴会冒出水蒸气、发出鸣叫、冲开壶盖,这时,你把壶嘴塞住,用铁丝把壶盖捆住,后果会怎样?”

  “水壶可能会爆炸。”

  “没错。”我解释,“小清坐不住,是精力旺盛的表现,他必须活跃起来才能宣泄过剩的精力,保持身心平衡。如果你给他报书法班、围棋班,以此限制他活动,他旺盛的精力就会压抑在心里,越压抑越多,越压抑强度越大,指不定哪天来个大爆发,给你闯下大祸。”

  申女士感叹:“为什么小清是一个危险的烧水壶呢?他要是一个安静的暖瓶该多好啊!”

  我说:“好动或者好静,是孩子的先天气质决定的,几乎不可改变,也没有必要改变。让烧水壶做烧水壶,让暖瓶做暖瓶,难道不好吗?”

       只有等小清把体内的精力消耗得差不多了,他才会安静下来专注地学习

  心理学认为,人的气质是先天具备的,是个体处理感官信息、对世界做出回应的独一无二的方式。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两位心理学家亚历山大·托马斯和史黛拉·翟斯以114名纽约儿童为对象,进行了12年的追踪研究,从九个维度对气质进行研究,其中,第一个维度就是“活跃度水平”。活跃度水平,指的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肢体活动的水平。

  活跃度水平低的孩子相对比较沉稳,他们倾向于通过观察或倾听来接纳这个世界。他们喜欢比较安静的活动,比如阅读、画画、做手工等,对强度较大的活动兴趣不大。相反,活跃度水平高的孩子喜欢整天动个不停,让他们安静下来相当难。

  活跃度水平高的孩子行为疯狂,并非调皮捣蛋、故意给家长惹麻烦,他只是想用这样的行为把体内旺盛的精力释放出来。如果逼迫他长时间保持安静,他会感觉极其痛苦,这是违背人性的,是对他的折磨。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大量的探索机会,让孩子有机会释放体力,比如玩玩捉迷藏、去公园里跑跑跳跳。

  “书法、围棋无疑是很好的爱好,可以让孩子尝试,但一定不要逼迫。”我告诉申女士,“如果小清对书法和围棋产生兴趣,将肢体活跃转化为审美和思考活跃,当然是好事,但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出现。不如给他报足球、游泳、轮滑等运动量较大的兴趣班。”

  “可是,”申女士插话,“小清整天坐不住,我担心他不好好学习,将来没出息。”

  我说:“体育运动并非浪费时间,除了能增强体质,还能释放精力,尤其对小清这样活跃度水平较高的孩子,参与体育运动好处多多。只有等他把体内的精力消耗得差不多了,他才会安静下来专注地学习。”

       一旦你习惯了“温柔且坚定”的交流方式,小清的活跃度水平再高也会有所忌惮

  针对小清喜欢在公共场合胡闹的情况,我建议申女士采取“提前设立规则”的办法进行约束。

  带小清去电影院、博物馆或者乘坐高铁,出门前要与他讨论,应该怎样度过一段安静的时光,并设立几项规则。比如不能大声说话、不能打扰别人、与别人交流要讲礼貌、不能在车厢里乱跑、不能乱丢垃圾等。

  我提醒申女士:“设立规则的过程中,您要吸引小清参与,假设一些令人讨厌的场景,问小清应该怎么做,让他主动思考,想出解决方案。这样,规则就是他自己设立的,他更容易接受和遵守。”

  我告诉申女士,最好把规则写在纸上,随身携带。当孩子违背规则,就拿出来温柔地提醒他。

  申女士问:“如果小清非要胡闹不可呢?比如在高铁上,他不停地骚扰乘客,我该怎么办?”

  “那就让小清知道你的底线。”我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小清任性妄为,恐怕与你平时娇惯有关。一般来说,六七岁的孩子都会看家长的脸色,摸家长的底线,如果家长一味溺爱,孩子就会得寸进尺。这时,家长只要亮出底线,对孩子就能起到震慑作用。”

  “我可以打他的屁股吗?”

  “打屁股是家庭暴力,万万使不得。”我具体指导,“第一步,你应该先向乘客道歉,以平息众怒。第二步,你要马上带小清去车厢连接处,因为那里是对乘客影响最小的地方。如果小清反抗,可以攥紧他的手,让他知道此时必须听话。第三步,蹲下身,注视小清的眼睛,用温柔且坚定的语气对他说:‘只有安静下来才能回到座位,只有向乘客道歉才能坐在座位上。’如果小清不答应,那就陪他在车厢连接处站到终点。”

  “温柔且坚定。”申女士低头琢磨,“好难把握的交流方式。”

  “只是不习惯而已。”我说,“不过,一旦你习惯了‘温柔且坚定’的交流方式,小清的活跃度水平再高也会有所忌惮。”

上一篇:我替闺蜜当“间谍”

下一篇:返回列表

妇女生活杂志

阅读排行

Copyright©2023-2023 妇女生活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3006013号-1 版权为 妇女生活杂志社所有 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我们 电话:0371—63581713 邮箱:fnshxdj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