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上午,我临时接到单位的加班通知,正要出门,被4岁的女儿沐沐抱住了腿:“妈妈,陪我玩嘛!我不要你走!” “妈妈得去单位加班,有重要的事。你跟奶奶玩吧!” “奶奶不好玩,我就要和妈妈一起玩。我不要妈妈走!”沐沐抱着我的腿不撒手,哭了起来。 我只好把她抱在怀里安抚:“妈妈已经跟你讲过了,单位有重要的事需要处理,你听懂妈妈的话了,对吗?”沐沐摇头。“你难道听不懂妈妈的话?”我奇怪地问。她仍然一个劲儿地摇头。 “妈妈该走了,不然就迟到了。”我将她放下,起身想走,却
2024-12-06
哭声是宝宝的警报。对宝宝来说,这是自然的选择,他不会说话,如果有要求,除了哭,他还能怎样? 经过几次验证,宝宝有了人生的第一个领悟:“对父母笑,不会有奶吃,不会有尿布换,只有哭才能使唤动他们。” 宝宝都是哭着降生的,许多父母对宝宝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所以,哭声是宝宝发出的第一信息,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宝宝出生时,感觉到环境发生了改变,温度、声响、触感远不如待在妈妈的子宫里舒服,就会用哭声来抗议。此时,如果父母抱他,用温柔的声音哄他,宝宝感觉到了善意,就会安静下来。这是宝宝与父母的第一次交流,仅仅一次,宝宝
2024-12-03
对孩子来说,童年能够吃上美味的零食是一种快乐,家长不应该剥夺。 大宝喜欢吃零食,尤其是果冻。每次进超市,看到五颜六色的果冻,他就迈不开腿。 我苦口婆心地讲,果冻里有各种添加剂、色素,就是没营养。他根本听不进去,说果冻都是水果的味道,很好吃。 大宝知道跟我去超市我不会买零食,就逮住机会跟爷爷去超市。果然如他所愿,爷爷每次去超市都会给他买一堆果冻,什么形状的都有。 因为给孩子买零食这事,我家总要闹点不愉快。爷爷认为孩子能吃是福,没必要限制他吃零食。结果,大宝养成习惯,每次到饭点,都是先吃零食,导致吃饭吃得很少。爷爷这才醒悟
2024-11-27
要是家长都能把孩子学习的语文、数学知识生活化,孩子不仅不怕学习,还会觉得学习很有趣。 上周末,女儿不舒服,我带她去医院看病。 到了医院,我发现看病的人很多。挂完号,我们来到门诊室外,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空座位坐下,估计要等很久。女儿看周围小朋友都在玩手机,就对我说:“妈妈,我想用手机玩‘帮帮识字’。” 虽然“帮帮识字”游戏有益学习,但考虑到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有损视力,我没同意,而是提议玩亲子游戏。 女儿上小学一年级,刚学拼音。最近,她放学回家总喜欢给我出拼音题。于是,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轻声说:&l
2024-11-04
女儿叫曼曼,做什么都慢吞吞的,我决定改变她,让她做个利索的人 周日下午,我送女儿曼曼去上舞蹈课。“曼曼,你好了没?”我拿着舞蹈服站在门口,等了好久也不见女儿,忍不住喊她。“还没,再等一下,妈妈。”卧室里传来曼曼的回应,声音听起来不紧不慢,一点儿也不像马上要迟到的样子。我气呼呼地走到卧室,看到她正拿着衣服对着镜子比画——她在纠结穿哪件衣服。我一看更来气了:“姑奶奶,马上就要迟到了,你还有心情挑衣服!”我本以为,曼曼会放下衣服,立马跟我出发,谁知,面对我的催促,她依然无动于衷,没有半点儿着急的
2024-09-11
心理学研究显示,2~7岁的幼儿想象活动十分活跃,较少关注现实,想象和现实之间的界限较模糊,甚至将两者混淆。 老师居然给宝宝下药?宝宝言之凿凿,家长怒火中烧,老师断然否认 3岁男孩童童不喜欢上幼儿园,每次送他到幼儿园门口,他都要哭闹一番。一天,他从幼儿园回到家告诉妈妈,今天老师给他喂药片了。 妈妈戴女士联想到“幼儿园老师给孩子喂安眠药”的报道,警惕起来:“什么时候喂的药?是午睡前吗?” 童童奶声奶气地回答:“是的。” 戴女士追问:“药是给爱说话的宝宝吃的吗?” 童童点头:“
2024-08-28
问:上周爷爷过生日,我们兄弟姐妹带孩子在饭店为他祝寿。席间,爷爷说哪个孩子表演节目,就给哪个孩子发红包。孩子们听说有红包,纷纷行动起来,唱歌的唱歌、跳舞的跳舞、背诗的背诗,只有我女儿沉默不语。爷爷发现后,点名让她唱歌。她鼓起勇气唱了几句,结果被几个孩子嘲笑跑调了。我女儿红了脸。我姐解围:“没事,咱其他方面优秀就行。”可我老公不但没顺势给孩子台阶下,反而落井下石:“她干啥都不行,没出息。”我女儿更尴尬了。我赶紧把生日蛋糕摆上,点上蜡烛让爷爷吹。女儿唱歌的事,算糊弄过去了。 回家后,我质问老公,为啥不给孩子面
2024-08-14
“狗熊掰玉米”是一则民间故事:狗熊走进一块玉米地,掰下一个玉米夹到腋下,走几步又掰一个玉米,再夹到腋下,不觉原先的玉米掉了下来。狗熊在玉米地里忙活半天,最后手上还是只有一个玉米。 吃晚饭时,我和儿子聊到了“狗熊掰玉米”。 我说:“用这个故事来形容有些孩子的学习状态再恰当不过了。” 儿子有些好奇:“这和学习有啥关系?” 我解释:“有些孩子上学就是边学边忘,这和狗熊掰玉米——掰一个掉一个一样。” 儿子听了不吭声。 见他不吭声,我又说:“可也不是所
2024-08-12
喜欢耍小聪明的孩子的确很聪明,否则也不会屡屡得逞,但家长切不可沾沾自喜、听之任之,因为如果让耍小聪明成为习惯,危害极大。 小阳巧妙地利用爸爸妈妈的信息不对称,耍小聪明钻空子,没想到被妈妈逮个正着 一天下午,小学四年级男生小阳放学带着两名同学回家,说要一起做作业。妈妈林女士热情相待,心想,小阳平时写作业需要她在一旁陪着,今天有同学做伴,效率一定会提高,她也好有时间准备晚餐。 给孩子们送水果的时候,林女士听到他们在商量做作业的次序。小阳说:“乘法口算题放到最后吧,没时间就不做了,反正明天老师也不检查。”两名同
2024-08-07
生活中,孩子很容易养成坏习惯,必须及时纠正。纠正孩子的坏习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下面,我以纠正女儿倩倩饭前不洗手的坏习惯为例,具体讲解纠正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一步:观察 倩倩从小跟她姥姥生活,半年前要上幼儿园,我才把她接回身边。我发现,倩倩养成了许多好习惯,比如见人打招呼、睡前刷牙,但不喜欢饭前洗手的坏习惯非常顽固。 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对孩子行为的正确与否要足够敏感,第一时间做出准确判断。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要求家长细心、有耐心,还要花大量的时间陪伴孩子,否则谈不上观察。同时,家长还要会观察,即努力学习家庭教育知
2024-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