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动或者好静,是孩子的先天气质决定的,几乎不可改变,也没有必要改变。对那些精力旺盛,喜欢多动的孩子,不妨让他们多参与体育运动。 好动或者好静,是孩子的先天气质决定的,几乎不可改变,也没有必要改变 申女士的儿子小清今年6岁,刚上小学一年级。因为上课不认真听讲,他的座位被老师调换到讲台旁边。即使在老师的眼皮底下,他仍小动作不断,被老师们一致认为是“多动症患者”。 暑假期间,申女士带小清乘坐高铁回老家看姥姥。小清第一次乘坐高铁,非常兴奋,不停地踢前边座椅的靠背,招致抗议。 申女士见劝说没用,只好威胁小清:“
2025-09-12
“文文,你晚上能来我家一趟吗?”暑假的一天下午,我下楼倒垃圾,遇到了闺蜜的婆婆。“阿姨,咋了?”我问道。阿姨满面愁容:“妙妙这几天不听话,在家闹事呢,饭也不吃,白天不起,晚上不睡,我都快愁死了!” 妙妙是闺蜜的女儿,正上初一。我细问才知道,闺蜜回山西老家了,留下妙妙在西安。 我不了解具体情况,晚上便拨通了闺蜜的电话,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前几天妙妙和朋友去看漫展,天黑了还没有回来。闺蜜天黑开车不老练,去接妙妙时一不小心闯了个红灯,所以跟妙妙说话时语气便不太好。妙妙接到妈妈的催促电话时正跟朋
2025-09-03
问:今年9月,孩子上高中要住校。我想以后三年对他来说非常关键,因为这三年,他不仅面临沉重的学业压力和激烈的竞争,还要经历青春期的种种烦恼,所以有很多话想嘱咐他。没想到,他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兴奋,根本不听,也不要我们送,说自己能搞定。老婆劝我:“孩子长大了,初露锋芒,想独当一面,你就别操心了。” 请问,孩子上高中后,家长真的就不用操心了,任由他“野蛮生长”吗? 答:你千万别以为孩子初露锋芒,想独当一面,就不用操心了。恰恰相反,孩子此时更需要家长的关爱和引导。 具体怎么做呢? 1.放下焦虑,援手不越位 看见别人家的
2025-09-01
孩子情绪低落、行为异常,是青春期叛逆还是心理疾病的征兆?当抑郁的阴影笼罩孩子,家长又该如何科学应对?记者采访了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董玉红。下面是她的讲述—— 抑郁症通常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实际上,我认为抑郁症在精神科疾病中属于一种情绪情感障碍,因为其所有诊断均基于症状学诊断,也就是依据患者的表现来判断。 兴趣减退、情绪消沉、精力不济,是抑郁症的3个核心症状。例如,患者自述近期心情低落,早晨尤为难受,下午状况会有所好转,呈现出晨重夜轻的状态,这便是抑郁症的表现。另外,生理上睡眠
2025-08-20
问:我是一名初中生,成绩中等。老师总批评我学习不努力,其实我挺努力,就是有些粗心。 最近一次考试,因为粗心,我把几道题做错了。结果,老师又批评我。我辩解:“这道题很简单,就是粗心算错了;那道题我原本会做,但考试时因为慌乱记错了公式;最后一道审错题了,不是我不会做。”没想到,老师更生气了,说我爱找借口,还说如果我这么爱找借口的话,就不会进步。我被气哭了,难道真的如此吗? 答:老师说得有一定道理,粗心是做错题的结果,不是原因。在粗心的表象下,隐藏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 其实,不光是你,很多人都喜欢把犯错的原因归结为粗心。为什么?
2025-08-14
在一些关键时刻,孩子退缩并不是一种缺点或错误,而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 儿子两次报名表演节目,都在上台前临阵脱逃:“妈妈,我害怕!我不要上台表演节目。” “妈妈,我害怕,我不去了。”站在教室里临时搭建的舞台旁,儿子轩轩脸色苍白,浑身发抖。“那怎么行?老师和同学们都等着看你的节目呢!你可以,妈妈相信你!”我努力抑制住心里的失望,鼓励他上台去。 “我怕!我不去了。”轩轩瞧了瞧舞台,紧紧抱住我的大腿,缩在后面。下一个节目是轩轩上台朗诵诗歌,他却想临阵脱逃,我极力给他打气,他还是畏畏缩缩
2025-08-08
从幼儿园迈向小学,孩子需要适应学习模式、生活节奏、社交环境、行为规范、心理认知等方面的变化。家长如何帮孩子平稳过渡?近期,记者采访了濮阳市清丰县第一实验小学高级教师康福利。幼小衔接没做好,孩子上小学后会出现5种不适应的情况 记者:为什么要做好幼小衔接? 康福利:小学语文、数学等课,每节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知识要点。因此,孩子进入小学后,每天要按照课程表,定时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老师讲课,不能像在幼儿园那样随意走动、玩耍。孩子如果没有提前做好准备,很容易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幼小衔接就是帮孩子在习惯、心理、知识等方面搭好
2025-08-06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只重视对孩子的生活照料,只将目光聚焦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心理状况,最终酿成悲剧。近日,记者走进河南省辉县市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对郜雨佳主任进行采访,听她分享了几个典型案例,希望能为广大家长敲响警钟,唤醒大家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 孩子12岁前,身心健康远比学习成绩更值得关注,父母应该赢得孩子的心,而非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赢了孩子却输掉了亲子关系 记者:听说您取得心理咨询师证书后10年间共参与200多场家庭教育讲座,做了500多例心理咨询个案。其中您印象最深的个案是哪一个? 郜雨佳:要说印象最深的
2025-07-09
问:孩子上学后,不爱学习,需要家长推着走,我为此身心疲惫。一方面为督促、提醒孩子学习,我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感觉很累,另一方面我为孩子的学习状态而焦虑,担心这样下去,他无法在激烈的学业竞争中获胜。 我想激发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让他积极、主动地学习。请问,我该怎么做? 答:我不赞成把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不过,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值得家长们花费精力去做的一件事。 复旦附中原校长谢应平曾对此提出9条建议,现分享给您,希望对您有用。 1.给孩子设立“跳一跳、能摘到”的目标 谢校长以前带学生去果园
2025-06-25
问:前天晚上,上小学的儿子写作文。他坐在书桌前,嘴里念念有词。开始我以为他在审题,仔细一听,他在数要写多少行才能凑够老师要求的400字。我心中不悦,但没吭声。一个小时后,他把作文本扔过来:“写完了,这下可以看动画片了吧?”我一看,光作文第一段就有七个错别字,气得怒吼:“重写!”吼罢,气血上涌,一阵头晕。 请问,陪着孩子写作业,究竟怎样才能做到母慈子孝? 答:家长要牢记:用吼叫、谩骂的方式逼迫孩子写作业,只能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仅教育效率低下,还可能让孩子厌恶学习。 智慧家长陪孩子写作业,从来都是多鼓励、少否定、不
2025-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