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巾帼风采

携带红领巾参加全国两会的女医生——记全国三八红旗手、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培莉

2025-07-28 18:35:47 来源: 妇女生活 作者:刘波 祖亚丽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河南商丘的一位人大代表手捧红领巾接受了多家媒体采访。通过她的讲述,大家才知道,她手中那条红领巾的背后,藏着一段暖心的故事。

       爱心传递:一条红领巾背后的暖心故事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培莉,带领科室40多名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坚守抗疫一线。完成任务后,参与抗疫的40多名医护人员,都于当年获得了“商丘好人”荣誉称号。陈培莉认为,得把好人精神传承下去,于是向商丘市帮扶商丘好人协会会长李东亮表达了这一想法。

  陈培莉从李东亮那儿得知,全国道德模范、2005年在温州为救两名儿童而英勇献身的英雄李学生的母校——商丘市睢阳区包公庙镇中华楼小学,校舍年久失修,教学设施陈旧,招生艰难,急需改善办学条件。陈培莉随即向科室成员发起捐款倡议,仅几个小时就筹集善款2万元,为中华楼小学购置了新的桌椅和学习用品。为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后来他们又给学校捐建了图书馆。

  每年六一儿童节,陈培莉他们还会到中华楼小学陪孩子们庆祝节日。她还倡导同事们把自己的生日蛋糕捐出来,趁六一儿童节和孩子们一起过生日。此外,陈培莉和同事们还定期慰问学校的困难学生,给孩子们检查身体,赠送学习、生活用品,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5年多来,这些活动他们一直未间断。

  2023年,陈培莉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2025年参加全国两会时,她特意带上了一条在中华楼小学参加爱心活动时孩子们送给她的红领巾,跟媒体记者分享了她和孩子们之间的暖心故事,希望有更多人关注农村孩子的成长。

  陈培莉之所以有这样的大爱,与她的人生经历有关。

  1990年,陈培莉从洛阳医学专科学校毕业,来到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工作。在这里,她遇到了对她影响很大的朱效秀老师。

  参加工作后管理第一个患者,陈培莉就遇上了难题。那是一位病情复杂、病史很长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朱老师认为她写的病历没有很好地反映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诊疗的过程,要求她一次次修改甚至重写。那段时间,陈培莉为了写出合格的病历常常熬夜,不知流了多少眼泪。但也正是朱老师的严格要求,让她养成了认真细致的工作习惯。后来,她在心血管内科担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写的病历在医院历年病例评比中都是优秀。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进修期间,她写的病历更是得到了专家的认可。

  为不断提升业务水平,陈培莉一直坚持学习,除参加河南医科大学(今郑州大学医学院)的脱产学习、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外,还前往河南省人民医院、上海长征医院进修。2013年,她还被原卫生部选派,赴德国波恩交流学习3个月。这些经历不仅让她接触到了先进的医学理念和医疗技术,也为她在重症医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勇挑重担:从零起步打造重症医学科

  2008年,医院安排陈培莉到上海长征医院学习重症医学。半年后,陈培莉结束学习回到医院,医院党委让她创建商丘市第一个重症医学科。当时有重症医学经验的医生稀缺、技术匮乏,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创建工作面临重重困难。而且,儿子才2岁多,父母年迈,都需要她照顾。放弃原本安稳的心血管内科的工作,投入一个充满未知的新领域,陈培莉有些犹豫。但医院陆续发生的两件事,最终促使她决定接受挑战。当时,医院有两名医务人员先后发生严重的青霉素过敏反应,但因为没有重症监护室,救治过程困难重重。陈培莉深刻意识到,创建重症医学科刻不容缓。

  选聘医生、抽调护士,很快,重症医学科便在陈培莉的努力下初具雏形:加上她本人,一共10名医护人员,4名医生,有2名是刚参加工作的,基本没有临床经验;6名护士,都是从普通病房抽调过来的。

  科室组建后接收的第一个患者,是因重伤入院的,曾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即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生理过程)难以维持。陈培莉虽然进修时接受过相关培训,但亲自救治这样的危重症患者还是首次。为挽救患者的生命,她连续坚守了10个昼夜,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遇到问题就打电话请教上海、北京的老师,或者翻书查资料。在她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患者最终得以康复。陈培莉感慨:“如果没有重症医学科,这个患者基本没救。”

  在医学领域,临床和科研必须两手抓,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科发展。陈培莉第一学历只是大专,为了把临床及科研两项工作都做好,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她先后通过专升本、在职研究生学习,提升了理论水平,增加了实践经验。就读在职研究生期间,她学了医学统计学及各种研究方法,找到了将科研与临床相结合的方向。

  2000年9月,陈培莉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临床研修时,科室开展了心血管介入诊疗工作。在当时,这属于技术前沿。她利用所学统计学知识,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造影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并在这些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科研项目,荣获商丘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由此走上了临床科研道路。至今,陈培莉已获得11项省、市级科技进步奖。

  在科室管理工作中,陈培莉特别注重院内感染控制。在重症监护室,感染患者多,容易相互传染,院内感染防控尤为重要。她带领团队构建感染防控体系,对每个细节都严格把关,比如对医护人员卫生、各种穿刺操作、抗菌药物的使用、病房环境等,都有严格规定。

       关爱患者:严格要求背后的医者仁心

  “我们就像特种兵部队,面对危重症患者,绝不能轻易放弃!陈主任这句话,掷地有声,深深印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护士长王淑敏至今回忆起刚进科室时的难忘经历,仍颇为感慨。

  一天凌晨4点,值班护士请示王淑敏:“手术室那边说有个术后患者要转过来,可咱们这儿没空床啊!”王淑敏无奈地说:“现在没床位,先让患者在复苏室观察,等白班看有没有患者转出,腾出床位再说。”没想到,她的这个决定很快引发一场“风暴”。

  7:00,陈培莉给王淑敏打电话,声音严厉:“马上到病房!”王淑敏立即赶往病房,陈培莉厉声问她:“是谁让手术室那边等一等的?”王淑敏解释:“主任,我们真的……”没等她说完,陈培莉猛地一拍桌子:“患者在手术台上多待一分钟,风险就增加一分!你身为护士长,就是这么执行无条件接收危重患者原则的?”王淑敏忍着委屈的泪水哽咽道:“您根本不知道我有多难!孩子生病,我整夜没睡,科室又这么忙……”“我知道,”陈培莉语气一缓,“所以等到现在才叫你。但工作就是工作,穿上这身衣服就要对得起患者!”

  王淑敏心里很委屈,但也知道陈主任的严格是为患者负责,也是对整个团队负责。

  科室里的其他人,也都像王淑敏一样,刚开始对陈培莉主任的严格要求很不理解,感到压力很大,有的人甚至想要调离。但时间长了,大家都明白了,严格要求是科室发展的基石,也是打造一支钢铁之师的必经之路。

  冬季查房,陈培莉会先把听诊器在手里暖热,再给患者听诊。有次查房,她发现一名患者口腔护理没做好,当即提醒护士长:“患者口腔分泌物太多、异味明显,患者难受,还会增加吸入风险,要加强护理。”和清醒患者交流时,她会握着患者的手轻声安抚:“您别着急,我是科室主任,您的病我们会尽力治疗。”

  有一年除夕,一名外地车祸重伤员被救护车拉了过来。伤者命悬一线,陈培莉第一时间赶到科室,坚定地对王淑敏护士长说:“咱们拼一把!”当时科室条件有限,为了让伤者及时、顺利地作各项检查,他们推着供电的线缆和呼吸机在医院一路小跑,从一个科室到另一个科室。一路上为避免伤者受到二次伤害,他们都小心翼翼。

  经过大家共同努力,15天后,伤者终于转危为安。家属得知消息后,激动地对陈培莉连声道谢。

  如今的重症医学科,床位已由初创时的3张增加到43张,年收治患者5000余人,不仅是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重点科室,也是商丘市重症救治中心、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河南省临床重点专科、河南省脓毒症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5年还被河南省卫健委确定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专业水平跻身省内一流,综合实力全省领先。

  陈培莉也获得了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好医生、2024年度全国十大优秀重症医学科主任、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诸多荣誉。但在荣誉面前,她始终低调而谦逊:“我做的这些都是一个医生应该做的,我会加倍珍惜荣誉,不断提升医术,让患者少一点儿痛苦,多一点儿康复的希望。”

妇女生活杂志

阅读排行

Copyright©2023-2023 妇女生活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3006013号-1 版权为 妇女生活杂志社所有 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我们 电话:0371—63581713 邮箱:fnshxdjz@163.com